在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非遗保护传承意识,强化文物保护观念,展现非遗传承实践活力,弘扬非遗时代价值,6月12日上午,由赛罕区文体旅游广电局、赛罕区教育局主办,赛罕区文化馆、赛罕区文物与考古研究所、赛罕区金桥小学承办的 “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 “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焕发新光彩”2025年赛罕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桥小学举行,此次活动不仅聚焦非遗传承,更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融入其中,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意义,号召大家守护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
非遗项目表演活动在赛罕区金桥小学学生带来的皮影舞蹈中正式开场,灵动的皮影在孩子们的操作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结合俏皮的肢体动作瞬间将现场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童真的奇幻世界。
晋剧清唱《打金枝选段》、《明公断》、《薛丁山选段》用醇厚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展现了晋剧文化的独特魅力,演员们来到孩子中间热情互动,引起孩子们好奇围观,欢呼和掌声不断。
笛子独奏《万疆》悠扬响起,那清脆悦耳的笛声如潺潺溪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又似激昂的战歌,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
非遗项目马头琴制作技艺传承人满都拉演奏的《万马奔腾》,激昂的旋律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广袤草原上骏马奔腾的壮观景象。
川剧变脸表演将活动气氛推向了一个小高潮,一张张色彩斑斓的脸谱瞬间变换,神秘莫测的表演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
二人台对唱《拜大年》,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活泼欢快的节奏,让孩子们欣赏到了经典的本土戏曲腔调。
除了非遗项目表演之外,现场还设置了赛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陈区和非遗体验区,马头琴制作技艺、赛罕剪纸、马家精点心制作技艺、赛罕木雕、面塑、个绌绌手工技艺、霸王鞭7个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精彩亮相。非遗传承人们热情地与孩子们互动交流,手把手的教授非遗制作技艺,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欣赏到了这些珍贵的非遗作品,还亲身体验了非遗技艺制作的乐趣,真切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赛罕区文保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陈列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和现场介绍的方式,为孩子们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关知识。在介绍中,工作人员详细阐述了文物保护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也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参观文物古迹时遵守规定,不随意触摸、刻画,发现文物线索及时上报等。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让孩子们明白文物保护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此次宣传展示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非遗保护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大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为非遗文化和文物的传承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